運用傳統阿嬤的花布的國際藝術職人-林明弘(MICHAEL LIN)
1964年出生的林明弘,一個日本出生回台灣長大,之後隨家人到移民美國的台灣人,曾祖父是台灣赫赫有名的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先生,林明弘也是霧峰林家長子嫡孫(註一),1993年在加州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獲美術碩士,畢業後回到台灣,在伊通公園的從事藝術工作,先後運用了「阿嬤的畫布」圖騰設計,但多數台灣人觀眾表示看不懂,甚至提出這是藝術作品嗎?外國文化藝術正當入侵台灣時,林明弘則是選擇到國外,發表台灣本土藝術作品畫布,其作品就不斷在中國、英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日本等地展出,並引起轟動。
林明弘常在國內外畫廊、美術館等大型空間繪製台灣花布圖樣,也讓國內外的藝術家看見「阿嬤的花布」之美,掀起一股花布文化活動流行。
林明弘始終喜愛住在大都市,曾經在洛杉磯、台北、巴黎等城市居住,快速的節奏與建設環境,除了讓藝術家感到刺激,似乎也能帶來更多創新的思考。
雖然依舊延續過往對作品與當地關係的思考,但林明弘開始思索究竟該和新環境產生什麼關係?
林明弘的「樣板屋」,從一個工棚開始林明弘所言:「整棟樓就是一件作品。」而樣板屋投射的,除了一件作品的完成與呈現,尚且包含堆疊其中的人事、記憶、生活與經驗。
我們或許總是認為,而事實上絕大多數時候,藝術家確實是作品至高無上的決定者。但是在「樣板屋」裡,做決策的人有很多,當學徒的也不少。彷彿結合藝術家、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社會結構,成為其圖樣設計的執行者。
林明弘的家具設計帶有「看圖說故事」的性質,運用在生活上,許多的聯想是聲音嗎?我不懂藝術解讀,這一系列畫旁,都有重要武器,是「吵雜聲」讓人受不了,想要用武器來作個了結。(2011作品)
目前在美國波士頓,碧波地博物館現代藝術館,展出至明年(2013)年5月27日,除了他一貫的花布風格作品外,還有400個「無名先生」(Mr. Noboday)瓷器的複製品,「無名先生」是博物館亞洲展館的鎮館之寶,年代可以追溯到1690年「無名先生」是中國瓷器中最早描述一位歐洲人的作品之一。
林明弘將此珍貴瓷器送到中國,通過現代商業手段複製400個,在博物館內排列展出,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,並引發深度思考。林明弘想將「無名先生」轉變為「人人先生」(Mr.Everybody),並拋出了誰是無名,誰是人人的藝術思考。
這次回台灣誠品畫廊,參與個人「試塗」個展,林明弘卻找來十二位非專業的台灣學生,組成六個領域創作團隊,完成了六幅圓圈花紋圖樣的畫作。
「無名的聚會」(筆者翻譯)系列中,林明弘只提供的圓圈圖線修邊的工作,所有都是學生自行參與,林明弘在看著幅作品時感觸,這些圓圈圖騰只是象徵人際關係的交集與離合。
Untitled Gathering (2012)哲 學、建築學
Untitled Gathering (2012)音樂學、工程學
Untitled Gathering (2012)語文學、會計學
Untitled Gathering (2012)舞蹈學、物理學
Untitled Gathering (2012)醫 學、政治學
Untitled Gathering (2012)傳播學、人類學
「試塗」林明弘個展
Dates:2012/11/10 ~ 2012/12/9
http://www.eslitegallery.com/page2-1.asp
國外網址介紹 林明弘
http://www.visualarts.qld.gov.au/content/apt2002_standard.asp?name=APT_Artists_Michael_Ming_Hong_Lin
註一‧霧峰林家(第一代曾祖父林獻堂、第二代祖父林攀龍、第三代父林博正、第四代林明弘)
責任編輯:我愛龍馬
文章: LONG (台北)
攝影: LONG (台北)
採訪協力:誠品畫廊、林明弘先生
非常感謝您的協助
文章採訪:2012.11 TAIPEI 台北
●本文內容與攝影是媒體採訪用,有些地方可能拍照,請您到此攝影前事先詢問商家●
【告知本圖片是林明弘先生的創作作品,未經林明弘先生許可,請勿複製作為商業行為,本篇照片經過媒體採訪授權使用,請勿複製~謝謝】